也许您永远也用不上这些……
可一旦需要,就意味着您能否拯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序言:
自古以来,灾难一直以无法抗拒的破坏力袭击着人类。遗憾的是,面对灾难,人类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惨重灾情,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了解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疫病及意外伤害等灾害的危险性,谋求以适当的预防机制和措施”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凝聚人心、把员工生命和安全放在首位的精神”的体现,是贯彻和落实“中央6.13会议精神”的体现,是深刻总结5.12汶川大地震经验和教训的体现……
……根据中央精神,要组织力量对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更加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6.13省部级干部会议,胡锦涛
我们深信:增强员工安全与防灾忧患意识,提高员工“应对各种灾害的策略”,提升员工“自救与互救的技能”,逐步建立企业防灾机制是预防和减少突发灾害损失最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各种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世界上33%的地震带都在中国,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防灾培训内容及目标:
树立正确的安全与防灾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灾害的正确策略和办法,避免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和灾害应对方法错误所导致的死亡与伤残。
正确认识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
关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的防灾安全策略;
如何对现场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避免自身陷入灾害困境;
掌握各种灾害的特点及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疫病、战争(原子武器伤害、生物武器伤害、化学毒气伤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暑)。
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应对策略;(地震、火灾、洪水、海啸、台风)
战争灾害应对策略;(爆炸、空袭、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毒气)
意外伤害日常安全策略;(交通事故、触电、溺水、常见急性中毒、烧烫伤、野外毒蛇咬伤、宠物意外咬伤、冻伤、中暑)
掌握各种灾难来临时的求生技能:临时躲避、紧急逃生、绳索速降、紧急呼救、被埋压的对策、户外避难对策、行车注意事项。
实用野外生存技巧与求生技巧:野外饮食、扎营、气象、信号、海上求生……
掌握现场救护的技能:第一目击者原则、现代救护特点、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开放伤的现场处理技术、现场骨折固定、创伤搬运、身体主要部位损伤保护以及急症救护:意识障碍与昏迷、休克、昏厥、脑血管意外、猝死。:
创伤救护:创伤现场救护原则、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开放伤口的现场处理、现场骨折固定、创伤搬运护送、身体主要部位损伤救护(头颅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脊柱损伤、骨盆损伤、四肢骨折、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救护方法)
常见急症;(意识障碍及昏迷、休克、昏厥、急性冠脉综合症、猝死、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
心肺复苏;(对心肺复苏CPR的认识、呼吸复苏、气道梗塞急救、心脏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
防灾、安全、野外生存 教学工具内容:
一、应急逃生锦囊:
1、符合欧洲CE或美国UIAA标准——专业静力绳(登山绳):50米 ;
2、符合欧洲CE或美国UIAA标准——阻力8字环1个;铝镁合金主锁2把;
3、符合欧洲CE或美国UIAA标准——半身式安全带2套;
4、防滑手套2付;
5、普通细绳50米;
6、应急绳:10米;
7、安全头盔1顶;
二、野外生存“救生宝盒”:
食盐、净水消毒片、饮用水检测试纸、打火机、蜡烛、针线包、鱼钩和鱼线、火柴、放大镜、指南针、电筒、绳锯、刀、铅笔、手术刀、小药盒、铜线、高音求救口哨、光学求救镜、应急救生毯、手摇发电器。
三、急救包:
1、敷料包:脱脂纱布、弹力绷带、三角巾、医用纱布块、无菌敷料、脱脂棉球、标准创可贴、微创、大号创可贴。
2、急救器械:止血带、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压舌板、医用剪刀、骨折夹板、镊子、乳胶手套、口对口呼吸膜、压缩毛巾。
3、外用药:皮肤消毒、烧烫伤、跌打损伤、活血止痛、风热中暑、皮肤清洁。
4、内服药:止痛、感冒、抗过敏、抗病毒、抗生素、肠道感染和腹泻、胃酸胃涨胃痛、冠心病和心绞痛、个人备用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