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课程背景
课程背景分析
1.1在您的企业中,是否有这样的管理困境:
1、我们总是把最优秀的业务或技术型员工提升为相对应的管理岗位,但总不能如愿所尝,我们得到的往往是一个平庸的经理,而失去的却是一个优秀的员工;
2、多数管理者属于“技术型”或“业务型”管理者,重业务、重技术,重细节......一句话,非常重视任务的完成,可就是不注重结果,自己很辛苦,但上司却不满意;
3、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知自己的角色,对于自己的定位只是“上传下达”,导致战略变形,执行不力,结果不佳,绩效不高;
4、管理者自己忙的不行,而员工总是闲着等你给任务、给指标,到底是管理者沟通不够,还是员工不自动自发?
5、上面的指令到了下面就走样了,打折了,谁来为失去的信息承担责任?
6、部门管理者自己能够“独”挡一面,而你的员工却很难成长起来?你该怎么做?
7、管理者经常要替员工“背黑锅”,是真在履行自己的责任,还是你的管理不到位所致?
1.2 在您的日常管理中,是否有这样的管理困惑:
1、管理者到底是谁?管理者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和立场?
2、管理者不应该是谁?在哪些问题上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
3、管理者自己应该做什么?你关注的是结果还是任务?
4、管理者不应该做什么?你是在“做”管理,还是“坐”管理,还是“作”管理?
5、你该如何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完成,是致力于事务性工作还是致力于流程建设?
6、什么是你的工作原点和起点,是客户价值还是自我价值?
1.3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解决,将会引发你有如下的管理行为:
1、员工都在忙,但忙的就不是你所要的,给到你的结果与你的要求总有很大差距;
2、员工自认为在做结果,但只是在走流程、走制度,做任务而已,做的工作没有价值?
3、为什么客户总是流失,我们却不知道问题何在,我们却往往束手无策?
4、上面抱怨要结果,下面抱怨要资源,中层真的很难当;
5、为什么企业内部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扯皮,争论不休?
6、为什么我是管理者,但我往往发现我被我的员工在管理?
7、不授权自己忙的要死,员工闲着;授权又对下属的能力怀疑,我到底该不该授权?
1.4所以,本课程能实现和达到的【课程目标】如下:
1、认知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具备成熟管理者应用的管理思维;
2、了解自己惯用的管理风格及利弊,学会调整自己的风格,增强自己的管理弹性;
3、掌握高绩效团队的必备指标,学会打造高绩效团队的一些核心方法;
4、绕过激励的误区与陷阱,掌握因人而异的激励技术;
5、回避管理者在沟通中常犯的沟通障碍,学会用成人心态去进行沟通;
6、具备一套与上司及下属准确相处的核心方法和技术;
7、知道什么样的计划才是真正有利于工作实施的,掌握科学计划的必备条件和步骤;
8、学会从目标传递、充分发挥成员价值、科学流程等方面去组织工作,推动目标完成;
9、转化观念,从关注任务完成走向关注结果,并加强对过程有效审计,确保执行到位;
10、调整心态,跨越授权的障碍,掌握科学授权的技术,让你的管理更有效、更轻松。
第二部分 能力模型
2.1管理者能力发展模型
MTP(英文全称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原义为管理培训计划,是由美国在二次大战后,为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研究开发的一套培训体系。该体系对于20世纪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日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已经全面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维度。
经理人们要从凭经验管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需要较系统地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执行高层经理和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要从“业余选手”向“职业选手”转变,《管理者的十项修炼》课程的设计借鉴的就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理论,从管理的四个层面、十个维度,全面透析管理者的角色、工作方法与技巧,责任与使命,并就管理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
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完成快速的角色转换,全面的管理认知和系统的管理思维。
管理者面对的首先是“人”,如何快速的识别他人的优点、缺点,学会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吸引他人,这就需要识别技术。如何调动他人,组织协调,处理矛盾,激励他人,这就是团建技术和激励技术。
管理的行为和动作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管理的核心是沟通技术,如何有效表达,同时学会对上沟通,对下沟通,横向沟通的方法,从而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和效能。
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这才是管理的关键和本质。如何学会目标设定与管理,如何计划与判断,如何提高执行动作管理、流程优化,如何提高下属的能力,如何有效授权等等,这就需要组织技术、执行技术和辅导技术。
2.2课程设置
课程对象:各级管理者
适宜人数:50人
授课时间:8—12天
第三部分 培训设计
《管理者的十项修炼》暨管理者MTP系列的成功源于它深厚的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基础,MTP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成了“知”、“行”合一的训练构架,注重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对训练成效给予明确的承诺和保证。其训练内容既紧跟当代企业管理前沿理念,又充分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域,甚至行业的突出特征,在训练方法上强调现场演练(70%的内容为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及角色演练)和课后的实际操作指导,训练前发放MTP学员学前评量问卷,训练后填写MTP行动计划,实现了训练从课堂到工作实践的延伸。
第四部分 课程大纲
第一阶段《管理教练技术》2-3天
一、角色转换
——管理者为何而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屁股应该坐在哪条板凳上,应该代表谁的利益?谁对谁负责?在正式管理前,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答案;
1、管理者的三种角色
2、管理者的四种角色错位
缺乏原则:做家长不做管理者;
缺乏执行:做大气层不做放大镜;
缺乏领导:做好乘客不做好司机;
缺乏教练:做裁判不做教练
3、管理者的三重境界
做经理:专注于自身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留下结果;
坐经理:专注于制度与流程建设与完善,留下标准;
作经理:专注于团队文化的建设与复制,留下传承。
4、管理者的六种转变
目标转变: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 心态转变:从维持现状向创新变革
思维模式:从个人绩效向团队绩效 技能转变:从专业技术向通用能力
职责转变:从管理作为向关系影响 行为方式:从正确做事向制度流程
二、认知管理
——对于管理者而言,团队是即熟悉又陌生,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处理人际的矛盾,如何管理员工达成更高的绩效。管理者必须要学会认识、熟悉、适应并掌控管理中最灵活的要素“人”
1、员工工作状态分析
员工士气的九种状态
员工业绩公式
2、团队的分类
高绩效团队:高能力团队、高意愿团队、精英化团队
稳定绩效团队:家庭式团队、中庸式团队、无为团队
低绩效团队:低能力团队、低意愿团队、分裂式团队
3、极端员工管理
低意愿高能力员工管理
低意愿低能力员工管理
高意愿高能力员工管理
中等意愿中等能力员工管理
高意愿高能力员工管理
中等意愿低能力员工管理
低意愿中等能力员工管理
4、高效团队转换技术
目标共识技术——团队状态识别——管理方法选择——管理动作转换
5、团队管理工作坊
三、管理思维
——对于管理者而言,任务管理需要构建系统的管理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整合资源、人、流程,它的实质就是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和制度管理。管理者在计划实施前要先思考如下问题并给出理性答案:我们要做什么?谁来做更合适?怎么做更合适?
1、工作目标的有效设定
天上的月亮,天上的云彩,小河边石头,山岗上小树
2、传递目标的四种境界
传递行为
传递目标
传递价值(个人)
传递价值(团队)
3、制度管理的四大原则
工作岗位设置的合理性
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
先考虑某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4、流程构建的“四化”方法论:
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
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
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5、组织练习
第二阶段:《卓越团队管理》2-3天
四、识别技术
——管理者的风格不应该是管理者自己决定的,而应该是你的员工决定的。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异,识别技术不是让你去改变员工,而是修炼你的水性,锻炼你的弹性,去从容的选择你的管理风格。
1、性格、风格、团队、管理
性格决定不了管理,但性格会影响你的管理风格;
性格决定不了业绩,但性格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影响业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改变,但痛斥自己被别人改变;
2、性格特质旋律
性格测评:用动物属性揭示管理行为
力量型:给我们带来方向与成果;
和平型:给我们带来安全与和平;
表达型: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创新;
思考性:给我们带来流程与品质。
3、性格特质面面观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行为模式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理念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沟通需求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第一评价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给人的评价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决策来源
不同性格的你(你的团队成员)的压力来源
4、基于性格差异下的管理调整
力量型要学会缓和下来
和平型要学会振奋起来
表达型要学会统筹起来
思考型要学会开心起来
五、团建技术
——什么是团队?什么是高绩效的团队?衡量团队高效的三统一是什么?高绩效团队是如何打造的?高绩效团队可不可以复制,其核心是什么?作为团队管理者,在打造团队时如果没有就上述问题给出答案,管理危机注定会光临于你。
1、什么是团?什么是队?什么叫团队?
抢劫案背后的思考:3个歹徒与54名乘客;
团队中的核心:关键不在团,而在队;
经典团队分析1:西游记团队
经典团队分析2:福娃团队
2、衡量高绩效团队的三个核心指标
3、高绩效团队的四力模型
行动力:达成结果,快速行动;
思考力:追求品质,精益求精;
沟通力:上传下达,主动积极;
亲和力:以人为本,和谐共生;
4、打造差异化团队的五个步骤
认知差异;
容忍差异;
接受差异;
欣赏差异;
善用差异。
六、激励技术
——什么是激励?激励不是技巧,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意识,是认可他人的一种态度,是欣赏他人的一种行为;人之所以能够被激励,是因为他有需求,需求让人们产生了为之努力的动机。管理者必须有能力,或者培养能力去识别不同部下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找每个人的“频道开关”,掌握好这个“频道钥匙”,就能激励员工按照目标的方向,愉快地行动,有了行动,目标的达到还会远吗?
1、决定员工绩效的两把标尺
2、管理者在激励中常犯的五大障碍
低估自己的作用,认为激励是公司的事情。
只强调或过于强调业绩的达成,忽略或错过激励下属。
把激励和奖励混淆,无结果,不激励。
方法单一,认为激励的工具就是物质,甚至就是金钱。
随心随性的激励,缺乏计划性、整体性和公平性。
3、激励技术的四项原则
针对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刚性原则
4、激励的一般原理
动机与激励的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弗雷德理克.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弗鲁姆--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5、知人知心的激励术——如何激励A型员工
权利激励法
利益激励法
信任激励法
弹性工作激励法
6、知人知心的激励术——如何激励B型员工
环境激励法
正向激励法
弹性激励法
实物激励法
7、知人知心的激励术——如何激励C型员工
亲情激励法
安全激励法
时间激励法
8、知人知心的激励术——如何激励D型员工
稳定激励法
公平激励法
第三阶段:《互动沟通技术》2-3天
七、沟通技术
——“沟”不是目的,是手段,“通”才是目的,沟通的真正目的是影响:不管我们在任何环境下以任何形式与他人沟通,我们都希望通过我们的沟通影响对方改变观点、作出决定、修正行为。沟通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
1、管理者在沟通中常犯的三个障碍
2、树立成人的沟通心态
心态一:儿童心态——强调回避;
心态二:父母心态——强调控制;
心态三:成人心态——强调解决问题;
3、与下属沟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与下属沟通的基本原则:向下沟通多用心——沟通是需要设计的;
与下属沟通的一般方法1:关注下属的沟通需求;
与下属沟通的一般方法2:关注沟通成本;
与下属沟通的一般方法3:关注下属在沟通中的满意度。
4、与上司沟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与下属沟通的基本原则:向上沟通要有胆——沟通是需要主动的;
与上司沟通的一般方法1:不要试图去改变上司
与上司沟通的一般方法2:了解上司的沟通风格
与上司沟通的一般方法3:了解上司的沟通期望
与上司沟通的一般方法4:比语气高一点,让上司圆满
第四阶段:《高效组织管理》2-3天
八、组织技术
——没有行动的计划是白日梦,但没有计划的行动是一场噩梦。什么的计划?计划就是下定义的过程和做判断的过程,判断哪些是你该做的,哪些是你不该做的? 判断不是感性的,是理性的,判断是一门学问,你可以从中学会很多。
1、计划在管理中的四大作用
指明方向,协调行动
预测变化,减少冲击
减少浪费,避免损失
使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制定计划的七个步骤
机会评估——设定目标——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定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拟定备用或应急计划——编制预算
3、如何进行计划呈现
做什么? (What to do it?
为什么做?(Why to do it?)
何时做?(When to do it?
何地做?(Where to do it?
谁去做?(Who to do it?)
如何做?(How to do it?)
九、执行技术
——什么是执行?对于管理者而言,执行不是行动,是检查。执行力的体现并不是过程体现,而是结果体现、价值体现。管理的目标是用人成事,因此,管理者的执行力是通过员工贡献的结果体现的,执行力的管理重在过程管理、责任管理。
1、执行力——企业“强”的关键
企业的关键问题是:“大”与“强”“大”是由战略和规模决定的;“强”是由企业执行力决定的。
2、什么是真正的执行
执行力中的双重体系:行动体系+检查体系
3、具备执行人才的基因
从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变,坚守原则去执行;
从服从型向主动型转变,积极主动去执行;
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遵守制度去执行;
从避责型向守责型转变,承担责任去执行;
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开放心态去执行。
4、从关注任务到关注结果
【测试】:你是几段秘书
任务三事,结果三有——从任务走向结果——责任一对一
5、加强执行审计
管理的核心是审计
执行审计的重点是过程审计
执行审计的两种方法:直接审计与间接审计
公布审计结果比审计本身更重要
十、辅导技术
——对于管理者而言,辅导需要的是时间,授权需要的是勇气。不授权从短期看也许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率的方法,但从长期看,是造成团队管理危机的主要来源。授权不是盲目的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管理技术。
1、GROW成长辅导模型
GOAL:目标
REALITY:现实
OPTIONS:选择
WILL:意愿
2、克服管理者在授权过程中的三大障碍
缺乏信任、授权不放心;
缺乏方法,过程不检查;
缺乏气度,担心跟不上。
3、授权模型—OPERA模型
Outcomer—目标说明
Parameters—界定工作范围
Effects—了解工作效益
Resources—给予资源
Accountability—授权:让下属作出承担
4、有效授权的四个步骤
选择授权任务——确定保留任务——考虑授权角色——划清责任
十、课程总结、实战应用(制定改进实施方案)